八角古城
发布:2017-07-25 02:02 来源:县旅游局 作者:秩名 浏览量:

八角堡城内既无八角楼阁,又无其它八角形建筑,但为何称“八角”这里有个传奇故事:八角堡原址在现在城东北的土堡遗址,内里平垣,方方正正。传说,四周土墙已经筑起,正准备垒砖,有一天夜里民工们忽然发现一团五色光环从北面飘忽而至,落在筑城标记木橛上,光环里隐约出现一只五色狐狸。一会儿,光环和狐狸一起飘去。第二天,施工标记不见了。官员和民工循着昨夜光环飘去的方向寻找,结果发现木橛已插在城南一里外的地方。他们拔起木橛,便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。官员们立即命令民工掘井,但见水源旺盛,泉水清甜,再看四周,北高南低,易守难攻,于是便按木橛所指,另筑新城。城堡建成后,便取“拔橛”的谐音,起名八角堡。这个民间传说说明八角堡真的是现在城北土堡遗址迁修的,或者那处堡墙遗址是明朝以前修筑的军事城堡。如此,八角堡的历史就更久远了。
明代嘉靖年间进士、诗人高叔嗣《苏门集》中有首“宿八角”诗为我们留下了八角堡曾为明代边关重镇的历史佐证:
严重金拆起,杪岁玉关寒。
行侣时相问,边城进更难。
归心惟日夜,客宾已星残。
仰见林中鸟,投枝亦未安。
诗刊逼真地写出明朝初年八角堡守关将士严阵以待、日夜思乡的情形。大约到了永乐年间,八角堡战事渐少,守堡官兵不必“投枝亦未安”,但仍为边关要塞,常有高级官员莅堡巡视。宣德年间,任按察副使的许铭到八角巡视留下的《巡边》诗,便足以证明八角堡当时还是边关堡城,只不过已无战事,兵民安宁了些。行侣时相问,边城进更难。
归心惟日夜,客宾已星残。
仰见林中鸟,投枝亦未安。
八角南来日未斜,雨余风静少尘沙。
旌旗整整三关队,禾黍与与百姓家。
政善小隅无噬虎,邢庭清树有鸣鸦。
民安卒习真长策,却鲁从容不自哗。 (责任编辑:宫廷君)
上一篇:
上一篇:风力发电
下一篇:
下一篇:神池边塞文化旅游路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