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的关键是作曲还是编曲?不妨从多角度看看
2022-10-18 10:47阅读:14213【音乐说】
小蜜蜂为你带来本期【音乐说】看点:
音乐人创作的热门话题!
作曲和编曲哪一个难度更大?哪一个更重要?
今天我们将邀请到【哎呀音乐】从多个角度来聊一聊
这两部分在音乐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!
本文共分以下三部分:
1、在流行音乐中,作曲、编曲是什么?
2、作曲和编曲各自的难度所在
3、作曲和编曲,哪一项更加突出,关键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说
那就跟着小蜜蜂一起来康康吧~
长久以来,在流行音乐话题下,关于作曲和编曲到底哪个更重要的问题,就一直争议不断。
“一首歌好不好听,能不能流传,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曲。”
“再好的红花,也需要绿叶来衬。再好听的旋律,拿掉了编曲,它就是不完整的。”
“作曲需要的是灵感,编曲更依赖技术。编曲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提升,但是怎么作出一首好听的曲子,不是学多少技术就一定能写出来的。”
“编曲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乐器,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经验,没有一定的功底是做不来的。”
先给出我的结论:对于音乐作品而言,作曲和编曲,哪一项更突出会为作品增色更多,哪一项难度更大,都要因作品而异,而且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说。
接下来,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一谈,作曲和编曲在音乐作品中,所起到的作用。
传统印象里,可能觉得作曲是一件特别神秘、特别有技术含量的事?
简单来说,流行音乐中的作曲,指的是Song writing,也就是一首歌的人声旋律写作。仅仅是写出一条人声旋律,就可以叫作曲了。怎么样,大家是不是顿时觉得,作曲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了?
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质疑了:不会吧?我看过艺人的即兴创作,你可不要骗我。作曲不是需要一边弹乐器伴奏,一边弹/唱旋律吗?
按道理说是这样的。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创作者,大多会借助乐器来进行创作,并且除了人声主旋律之外,还会加上一些基本的和弦、和声、配器。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一首作品的作曲部分。
然而也有很多情况是:很多不会乐理的“艺人”,他们作曲的方式是——随口哼。
他们很可能并不懂和声知识,而且哼的没什么章法,想到哪哼到哪。然后直接把一轨哼出来的,丢给制作人。剩下的事情,全都由制作人、编曲者完成。
虽然大家觉得这种行为很low,但必须承认:写出一条人声的主旋律,这就是流行音乐里,对作曲最低程度的要求。怎么样?大家是不是顿时觉得:作曲这件事,其实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大上。
说完了作曲,我们再来说说编曲。
作曲指的是写人声的主旋律。编曲就是一首歌中,围绕着这条主旋律,进行的器乐演奏部分。简言之,编曲就是一首歌的伴奏。
一般来说,在流行音乐中,编曲的四件标配乐器是:钢琴、吉他、鼓组、贝斯。我们现在听到的市面上的流行音乐作品,绝大部分都有这四类乐器的参与。
除此之外,不同的音乐作品,还会根据其作曲风格的差异,加入一些其他的配器作为点缀,最后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格。
如果是用五声声阶,写出的偏中国风一点的曲子,可以在编曲中加入一些中国民族乐器;
如果是节奏性强一点的曲子,可以强调鼓的律动,把作品编得偏R&B、Hip-hop一点的风格;
如果是有一些异域风情的曲子,可以加入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乐器,编得迷幻一点;
如果布鲁斯风格,可以更突出特征音的存在,让整体更“蓝”一些;
简单来说,编曲就是为创作者作出的曲子,用适合的乐器,配出伴奏,让整个作品呈现出某种风格。
作曲和编曲的关系,就像是人和衣服的关系。不同的人,穿适合自己的衣服,彰显自己的美和气质。
刚才说过了,现在对所谓流行音乐的作曲的最低要求,就是指给一首歌写出主旋律。
那仅写出人声的主旋律,很难吗?我认为是不难的。很多人其实都具备哼出旋律的能力,这不是什么太有技术含量的事。
但是,作曲有意思就有意思在:它的下限可以很低,但是上限也可以很高。做,并不难;但想做好,并不容易。
同样是写出人声的主旋律,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,就那么流畅、悦耳、好听,而有的人写出来,就生涩、俗套、难听呢?
我个人认为,作曲在某种程度讲,就是创作者个人音乐综合素养的反应。这个音乐素养,包括对调式、和弦、律动、风格、调性、作曲技法等等方面的了解。
我们不妨想象一下,如果让两位不同水准的创作者,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创作,会出现什么效果?
音乐素养高的创作者,往往可以精确地匹配到和主题相契合的音乐元素,从中摘取素材,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,最终写出一首优秀的乐曲。比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优质音乐人们。
而只哼旋律的创作者,毫无章法地,哼到哪算哪。这种情况下,能不能把曲子完整地“写”出来,都要打个巨大的问号。即使写出来了,大概率也是大面积重复前人已经广泛使用过的曲调,就是所谓的“套旋律”。那些大家经常吐槽的网红歌曲,大多都是这一类的代表。这样的作品,谈何好听?
因此,虽然看似都是写人声的主旋律,但其实这里面暗含了对创作者音乐素养的考核。
我认为作曲是先天灵感和后天技术相结合的一项能力。
作曲中的很多技法:模进、倒影、颠倒、伸缩、转调、离调、变奏等等,这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掌握,学会如何使用它们,可以帮助你把一句动机,发展成为整首歌。
但是,怎么产生一句好听的动机,并在发展这句动机的过程中,发展出更多好听的乐句,这项能力没有办法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。这个就叫先天的灵感。
为什么现在我们听很多的曲子,足够流畅,各段落衔接得也没有问题,层次感、起伏、动态也都有,曲子本身也具有自己的特点,但就是感觉不够好听,不惊艳。就是因为,创作者无法想出更好听的动机。最后曲子呈现出的听感,虽然完整,但不够悦耳。
因此,我们可以看出:作曲是一件上下限浮动极大的事。作出一首曲子,这件事本身并不难。难的是,怎么把曲子作得又好听完整,又不落俗套,还能有生命力。
相比之下,编曲对于下限的要求,则要比作曲高一些。
现在市面上,编曲这一环最下限的质量,是只有一把木吉他,只弹分解和弦/扫弦+拍弦,而且基本全是三和弦的所谓“民谣”。即便如此,演奏者也要具备一定的吉他弹奏功底。虽然简陋,但比起随口哼的“作曲”,门槛还是要高一点的。
除去极少数的吊车尾式编曲,大部分流行乐的编曲,还是依靠传统四大件+弦乐组。即使是最平淡的编配,编曲者也需对乐器熟知,最好对其中某一样精通,才能编出好作品来。
我个人对于好编曲的理解是:适合这首作品,内容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、情绪,就是好的编曲。
其实对于一首音乐作品而言,作曲和编曲,都可以为作品增色。至于谁更突出,要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说。
制作一首流行音乐作品,简单来说,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有词、曲;然后制作人拿到词曲后,根据词曲内容,联系编曲老师进行编曲,找乐手录乐器;等到编曲完成后,歌手进棚录唱;录音之后,对歌手的人声干声进行修音、混音;最后母带。制作。
从这套流程中,我们可以这么说:编曲,很大程度是为作曲服务的。一首歌伴奏要怎么编,要根据作曲部分的旋律走向、和弦走向、律动、速度、调式等等,围绕着这些,不断地填充内容,最终呈现出一个整体。
从这个角度说,作曲的意义是要大于编曲的。作曲是一首歌曲中最先诞生的部分,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,编曲要围绕着作曲来进行编配。做个比喻的话,作曲就像是人,编曲是衣服。不管是什么款式风格的衣服,穿衣服的,始终是人,它是为人服务的。
但同样是这件事,我们换个角度来看。如果没有编曲,只有一段人声哼唱的旋律,这么单薄的内容,听众会愿意听吗?从这个角度来说,编曲的意义是不是就大于作曲了?
这样的例子,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。
一首优质的金曲,即使拿掉伴奏,歌手清唱,也很好听。这样的作品,本身旋律质量已经足够优秀,对于编曲的要求,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但是对那种质量平平的曲子,编曲的优秀,有时候是可以化平庸为出色的。这个时候,编曲起到的作用,可以说是雪中送炭。
这些例子,正好佐证我最开始在文章里提出的观点:作曲和编曲,哪一项更能为作品加分,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说。
除此之外,作曲和编曲哪一项更突出,可以更为作品增色,也要看作品本身。
有的歌曲,就是以舒缓悦耳的旋律为核心,这个时候,作曲会显得更突出一些;也有的作品,更侧重氛围、整休的感觉,这个时候,编曲就显得更突出一些。
作曲和编曲,本身是音乐制作流程中,两套截然不同的体系。简单粗暴地将这两者进行跨维度比较,其实没有意义。要选择合适的角度,以及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,才能了解作曲和编曲在歌曲中各自的意义。
希望各位小伙伴们看完这篇文章后,能够对作曲和编曲有一个新的认知。
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!
小伙伴们是不是对作曲和编曲更加清楚明了了呢?
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~
更多精彩欢迎在创作者中心点击【音乐说】板块查看!
我们下期见嗷!
“音乐说”专栏投稿通道:https://163.lu/byc291
如果你也想和所有云村音乐人分享,不论是干货、经验或者是资讯等等,“音乐说”都欢迎你来投稿。
音乐人小蜜蜂
“一起为你的音乐采蜜吧!”
Hi,我是音乐人的成长助手小蜜蜂~来找我玩,学习创作知识,结识音乐大佬,曝光原创作品!我们致力于给予音乐人朋友们最周到最贴心的1v1专属管家式服务,非常感谢音乐人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小蜜蜂服务的支持和肯定。如您在平台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,欢迎私信留言~
现开启村外服务号:【网易音乐人助手】,关注即可收获更多成长资讯,干货不断!
关注